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03141020220397284&wfr=spider&for=pc"
中國新聞網發布時間: 06-2110:17中國新聞網官方帳號論壇現場。周孫榆 攝中新網嘉興6月19日電(周孫榆)19日,長三角醫療器械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在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舉辦。據統計,截至2020年,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7341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同比增長18.3%,幾乎是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。無論是規模還是質量,中國醫療器械領域發展已經邁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。如何更好實現這一目標?當天論壇上,從業人員以“轉變理念”為關鍵詞展開了討論。轉變之一:認識國際化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黨委書記孟冬平表示,當前中國醫療健康產業尤其是醫療器械產業已經處于世界舞臺中央,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許多“卡脖子”的核心技術,在全球供應鏈、價值鏈當中長期處于最低端。“我們很多企業對于出口國家的貿易規則、客戶需求、消費偏好并不了解。”孟冬平說道,“有的企業認為,簡單參與幾個國際性會議活動,引入幾個國際項目就是國際化,這是片面的。”孟冬平認為,正是上述原因讓不少企業只滿足于貿易端,不愿意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投入資源,導致企業在國際上不具備核心競爭力和主動權。在她看來,企業樹立國際化的認知體系、研發思路、質量把控渠道和整體經營布局才是贏得國際競爭的關鍵。而從更高維度來說,生命健康事關全人類,醫療行業從業人員應樹立起對生命的守護之心和敬畏之心。“我們要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來守護國民、惠及全球。”孟冬平說,“長三角三省一市的醫療產業位居全國前列,當地的從業人員更有責任和義務去扮演好當中的角色。”論壇現場 周孫榆 攝轉變之二:專利轉化與知識產權“在生物醫藥領域,我們的專利轉化率大概在10%左右,發達國家在40%。”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副主任、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朱同玉呼吁,“專利成果不轉化,不如做基礎研究。”朱同玉直言,現在不少的科研人員陷入了“唯論文數量論英雄”,沒有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,造成了資源的浪費。他認為,一家醫院如同一個醫學中心,應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產權轉化體系,讓臨床、科研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可持續發展。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同樣也適用于企業,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黨委書記宋曉亭認為,當前企業的競爭不再是價格競爭與用人成本的競爭,而是技術含量的競爭,這當中,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成為了實現醫療器械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。“企業要分析判斷一個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中每一個階段的知識產權,這樣才能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。”宋曉亭表示,從數據到軟件到硬件都應給予重視。轉變之三:創新與投資“目前中國已經步入‘創新階段’,沒有創新就沒有進一步發展。”中國科學院院士譚蔚泓表示,醫藥行業具有研發周期長、資金需求大的特點,不少過去依靠仿制藥起家的企業如今已經積累了足夠的資本,當下正是時候轉變理念向著創新研發發展。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、副校長徐學敏看來,科研人員做好“0到1”的工作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,“疑難病癥對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難題,我們不一定要‘跟著別人的步子走’,可以通過‘0到1’階段的創新,實現超越甚至引領未來發展。”徐學敏表示,實現這一目標離不開資金的支持。但當前在醫療投資方面,資本仍傾向于“賺快錢”,存在“跟風模仿”的現象。“一些投資方不具備辨別創新項目的專業能力,在投資前往往先看國外有沒有類似的項目,如果有,那就投。”她建議投資方應該有“耐心與信心”,加強專業知識去發現潛在的優質項目。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、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社會發展組組長傅曉也持有相似觀點,他認為,實現該行業高質量發展,轉變投資理念是一個關鍵。“過去我們招商引資講究‘短期效果’,但在當前創新的時代,如果沒有長遠的眼光,效果很難實現。”傅曉說道。與會學者認為,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經過多年發展在醫療領域已經具備各自優勢,在當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,應加強資源之間的良性互動。當天,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、中國醫保商會醫療器械國際合作分會、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智慧醫療發展聯盟、滬蘇浙皖四省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等多個行業從業單位共同發起了《長三角醫療器械高質量協同發展聯盟倡議書》。據悉,該倡議書旨在協同長三角地區政府部門、行業組織、科研院校、產業界及醫療使用機構等一起,助力推動長三角洲區域“政、經、產、學、研、醫”方面的合作,落地相關政策與標準、優化產業服務質量,共同促進區域內企業交流合作。(完)舉報反饋
關鍵字標籤:www.qtmedical.com/en-gb/shop-listing |